中国足球,你伤了我十年(五)

(五)后记: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我从94年世界杯喜欢上足球,那年十四岁,至今已有十二年了。慢慢地我对中国足球有了审美疲劳,这样说或许不准确,因为很多人包括我都没发现中国足球美在何处。它习惯于一次次陨落,我也就强迫自己习惯一次次伤心,习惯用虚无缥缈的未来安慰受伤的心。

  我自幼生长在农村,接受的教育虽很简单,但从小父母教育我做人要厚道。我的理解厚道就是厚德载物,所以我用一颗宽容的心接人待物;而外界对我的反馈也是厚道的,只有一个例外,这就是中国足球。九十年代的大多数中国乡村对新生活的期待如饥似渴,他们极容易接受美好的事物,譬如爱好和梦想。我在这个时候成为一个球迷,影响了村里很多人。先是伙伴,后是身边的亲人,譬如我的父亲、叔叔……。01年世界杯预选赛时,因乡下没有有线电视,我们全村几十位球迷打算开拖拉机翻过一道山梁到几十里外的镇上去看。后来得知镇上没人看球才作罢。那时候每一个比赛日的下午,我就骑自行车去七十里外的县城同学家里看球,八场比赛没有一次中断。那届国家队给了我仅有的辉煌记忆。这几年,我因求学和工作走南闯北去了些地方,对足球的见识和理解日渐深刻;每次回家,村里人嘘寒问暖之后聊得最多的业余话题就是足球,他们对中国足球是那么期待,那种虔诚的眼神融冰化雪。我不禁自责:当初为什么就让他们和我一道委身于中国足球?的确,中国足球不是世界级的,但中国的球迷绝对世界级的。
  世界杯前,黄健翔做客《人物新周刊》,张泉灵让他把女人比作足球造个句子。他说:“女人就像足球,即使像中国足球那样也有人爱。”我听后心情复杂。

   十几年来,中国足球没少受国人的奚落乃至口诛笔伐,多是出于哀其不兴、怒其不争的怨愤,因为没有爱也就无所谓恨了。有些话还是要说的,譬如体制、譬如朝令夕改的制度。在我看来,中国足球一次次落败的原因不是天灾,是人祸!即便评论家诟病足球上不去的最根本原因是国人对足球的普及不足,那么十多年过去了,中国足球也不应该是这个水平。

  这个时代言论足球已不是什么时髦话题。就在写作本文时,我的同事、前辈对我说:“应该挖几个坑把足协官员一个个都活埋了!”显然,国足伤了他的心。同时,言论中国足球也是件冒风险的事,很多人因言得祸。像98年马德兴被迫离开《中国足球报》,张斌在《足球之夜》下课,刘建宏得罪四川球迷被迫道歉,至于黄健翔从中受到的伤害就难以计数了……在这个舞台上,说真话就意味着丢掉饭碗甚至有性命之忧。所以我在文中涉及某些球员时也用字母代替,实不得已而为之。在一个开放、民主、文明的国家里不应该这个样子,完全应当言论自由;一个人,一个组织也应该开诚布公、开门揖谏,敢于接受批评,否则他可能永远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裸身摇摆的皇帝,最终害的还是自己。

  十年了,我们一无所有;
  十年了,我们伤痕累累;
  十年了,我们出发又回归,我们依旧在原地踏步,习惯着用期待寻找快乐的因子,一次又一次哄骗着自己。 
  ……
  有多少十年可以重来?
  下一个十年又向我们走来,我想知道:中国足球,你还让我期待吗?

  最后,套用某外国领导对中东局势期冀时说的话寄语中国足球:“我不认为中国足球已经死亡,它在医院,病情严重。”

  中国足球,希望明天你会变好,希望你别再伤我十年。

  ——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2006.10.25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1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801
回复回复wwnx[2006-10-30 08:48 AM | del]
写的很棒,很真实,很感人!绝对不是一个简单一般的球迷能够做到的!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1000 字 | UBB代码 关闭 | [img]标签 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