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与鸡的年代(二)

  我喜欢电影,但影片必须有思想性、艺术性或者强烈的生活气息;反映时代特征或社会多面性、复杂性、深刻性哪怕劣根性。它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反省自我或社会,而不是以追逐利益而哗众取宠,满足人的眼欲、肉欲的猎奇心理为目的。
  华语影片《无间道》、《阳光灿烂的日子》、《花样年华》和《可可西里》成为我看过的众多影片中的翘楚,也是我认为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四部影片。他们所取得成就和对华语影片影响无与伦比,我相信即使几十年后这四部影片仍然有极强的生命力。
  我个人认为《无间道Ⅰ》(大陆以外的版本,即刘建明最终升职)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华语影片,如果不涉及《无间道Ⅲ》,那么这部影片对于社会的影响和人心灵的震撼将极为巨大。至少它阐述了社会阴暗的一面,让人明白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正义和良知是被泯灭的;而阳光下西装革履、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黑暗中无恶不作最后却依旧光鲜,飞黄腾达。这种悲剧式的故事具有穿透时代的威力,远比一个平庸的因果报应式结尾来的震撼。影片的演员阵容极为强大,却丝毫没有借机炒作的嫌疑;早已被尊为演技之神的梁朝伟和修炼的人妖之间的刘德华将两个卧底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加之一向怪异深沉的黄秋生和老辣的曾志伟的出色表现,影片丝毫不漏表演的痕迹。此外,影片的情节扣人心弦,音乐和背景调配恰到好处,整部电影干净利落,展现了编剧和导演刘伟强、麦兆辉极强的创作和驾驭能力。这部影片被称为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也是有史以来被评论界评价最高的一部影片。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在大陆放映时票房却不及《英雄》的三分之一,让人唏嘘不已。我们只能说大陆民众欣赏不了这么高艺术水准的影片。
  我觉得《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扛鼎之作。影片展现了特殊时期的一代青年人的思想和成长,以及改革开放后这些人的迥然不同的命运。他们与时代抗争甚至一度觉得自己主宰了时代、世界和命运,到头来却发现那不过是自己一种幻觉,社会的变迁最终把他们沦为泛泛之辈,连北京街头的傻子都对他们不屑一顾。只是,谁为他们逝去的美好青春埋单?导演姜文对于时代的理解和把握深刻到位,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令其它影片难以望其项背。
  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是华语文艺片的典范。梁朝伟的油头粉面和张曼玉不断变换的旗袍丝毫没让人觉得有轻浮之感,王家卫独特的导演技巧、梁朝伟和张曼玉细腻柔婉传神的表演连带摄影师独特的拍摄视角共同勾勒出影片难以言说的(颓废的?)美。婚外情几乎每个导演都在拍,却没有一个能像王家卫拍得那么生动传神和富有美感,这才是真正的复合中国人心理的婚外情。影片好像有点无疾而终,恰如观众观看此片后那种怅然若失的心境,细腻绵长……
  轮到《可可西里》了,拿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它?反映了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现实?描述了另类人群的的生活画卷?还是唤醒了人类保护环境的良知?我至今遗憾《可可西里》没能被广电总局推荐参加2005年金球奖甚至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的角逐,广电总局把机会给了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无极》,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可可西里》去了,我想至少不会像《无极》那样丢人。其实得不得奖并不重要,“金杯银杯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可可西里》还是赢得了广泛的尊重,陆川导演尚年青,我们期待他拍出更好的影片。
  其实优秀的影片还有很多,像《胭脂扣》、《英雄本色》、《重庆森林》、《卧虎藏龙》、《手机》等等,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尤其《卧虎藏龙》引发了后来的武侠大片热,虽然那些伪大片都成了笑柄,可说明它的影响是何等巨大,让那么多所谓的大导演纷纷效仿。不久前小成本制作的《疯狂的石头》颇受好评,影片虽然像一部娱乐片,可它引起了人们的思考,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电影的理解。没有宣传,没有炒作,没有名导,没有名演员,说得全是草根的事,却就是这样一部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什么?因为它反映了我们的生活。它实实在在,影片中没有人在天上飞,没有人当公主当皇帝,我们看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人为我们演绎真真实实的生活。我们就需要有生活气息的影片,真诚的呼唤这样的影片更多些,也希望那些善于炒作的所谓名导们能够尊重民众,拍出真诚的电影。
  这就是华语影片的希望。切莫再让鸡混凤凰。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764
发表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内 容:
验证码: 验证码
选 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
字数限制 1000 字 | UBB代码 关闭 | [img]标签 开启